洞察详情

从被“误杀”的硅谷银行看流动性风险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3月9日,总资产规模位列全美第16位的硅谷银行(Silver Valley Bank)宣布亏本出售210亿美元的债券,以应对取款需求,并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以便投资于短期债券来修正自身资产负债因美联储持续加息而带来的利率风险。事与愿违的是,风投圈从披露的讯息中迅速嗅到了风险,该行的众多客户将其在硅谷银行的存款转移,多家机构建议限制对硅谷银行的风险敞口,硅谷银行迅速陷入流动性危机,股价应声暴跌。3月10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epartment of Financial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State of California)宣布关闭硅谷银行,并任命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简称“FDIC”)为破产管理人。3月13日下午6点15分,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全额保护硅谷银行所有储户的存款,从 3 月 13 日开始,储户将可以使用他们账户里所有的钱。即便收到了定心丸,硅谷银行的储户还是迫不及待地要把账户里的钱转移出来。





01

硅谷银行什么来头?

硅谷银行创立于1983年,截至2022年底,其总资产为2090亿美元,存款超过1750亿美元,是美国第16大银行,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创业银行。硅谷银行在四十多年发展中逐步建立起在评估初创企业贷款风险方面的领先优势,该银行传统业务也主要是吸收风投基金和初创企业存款并给初创企业贷款。伴随着科技公司对世界的颠覆而发展壮大,硅谷银行的业务链条也越来越健全:其也直接投资于基金和投资公司,甚至投资于初创公司,同时也兼做财富管理、财务顾问,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可以说,40年来,硅谷银行一直是创企生态系统的支柱,也是风投融资的首选金融机构。在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硅谷银行为行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周前,也就是2023年3月7日,硅谷银行刚刚宣布其已连续5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佳银行。


02

硅谷银行为什么会陷入倒闭危机? 硅谷银行是被“误杀”吗?

从硅谷银行股价闪崩、变卖资产的现金回流速度不及遭遇挤兑(bank run)存款流失的速度,到快速宣布关闭,又到即使政府迅速宣布兜底也难逃继续被挤兑的情形可以看出,硅谷银行事件又是一个要被载入史册的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事件。历史上类似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多次,例如:2008年成为金融危机导火索的美国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就是因为持有的大量抵押贷款证券缩水,股价下跌,失去投资人信任及融资渠道,导致流动性不足而倒闭。再往前看,1984年的美国伊利诺斯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危机,纵然是有自身问题,但也尚未达到破产地步,但一则假消息报道其即将破产,马上引发融资困难,客户挤兑,陷入流动性危机。


其实,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巴塞尔协议的修订已经重点体现了对金融机构流动风险的监管,从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方面的从严落实监管上,也切实提升了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事实上,在银行业扛住了疫情原因引起的2020年3月的股票、债券市场动荡1之后,似乎没人会预料在三年后就会发生银行倒闭事件。但是,一切又是那么有迹可循!


新冠疫情在2020年暴发后,美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流动性,再加上2021年的风投狂潮,初创企业快速筹集了大量资金,硅谷银行从风投基金和初创企业那里收到大量存款,但流动性泛滥环境下贷款需求并没有成比例增加,硅谷银行就将成本较低甚至为零的存款负债投向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MBS),试图赚取无风险利差收益,彼时美国国债和MBS的利率还是非常低的,可以被视为无风险资产,该操作也是正常操作。但是,美联储为抗击国内通货膨胀,于2022年3月起启动了新一轮的加息,一年下来已加息8次,450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已经从0—0.25%,升至4.5%—4.75%区间,力度之大,史所罕见。美联储用加息应对通胀的手法也是常见的,但在这种短期持续大幅加息的情况下,无风险利率大幅上升,导致国债的价格下降明显,因此硅谷银行账面上持有的国债资产和MBS价值大幅缩水。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流动性,风投基金和科创企业融资没那么容易了,为了生产经营需要,就需要提取其在硅谷银行的存款,使得硅谷银行借短投长的久期不匹配的风险日益突出,最终在其变卖资产和融资以解燃眉之急时,引发了市场恐慌,触发了挤兑。


可以说,硅谷银行的倒闭危机虽然表现为流动性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被美联储加息收割全球以应对国内通胀的手段给“误杀”了。


03

系统性风险危机是否在路上?

在清楚了硅谷银行事件的原因后,大家不免要担心,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是否会像雷曼兄弟一样,最终演发成系统性危机?


坏消息是,银行的挤兑一般都会具有“传染性”。在硅谷银行关闭后不久,总部位于纽约的地区银行Signature 银行也官宣关停,美国的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遭遇暴跌和存款出逃,银行股跌幅巨大。积极的消息是,美国政府紧急出手,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FDIC发表联合声明,为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银行提供紧急兜底救助,市场恐慌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最终是否能遏制住挤兑潮,避免产生全国甚至全球系统性风险或影响,仍需要时间来验证此次政府救助的真实力度和市场信心的恢复程度。一直以来,这种定向政府救助被形容为金融界所谓的“大而不倒”(Too big too fail),其固然能用以避免短期系统性危机,但不少人认为其实是饮鸩止渴,也是孕育新危机的始作俑者。


04

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对于银行,即使严格按照或者高于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只要发生挤兑,仍然会面临流动性危机。这是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和获利逻辑决定的,借短投长、资产和负债的久期不匹配,本身就是银行的利润来源,毕竟无风险就无收益。


既然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无法消除,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从本次事件中风口浪尖上的银行及风投基金和投资人的角度简要分析建议:


从银行的角度,建议仍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是要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选择合适的风险预警指标,关注业务集中度,及时从全面风险管理的维度,分析风险因子参数变化(如市场利率等)对资产及负债的影响;是要做好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制定预案(contingency plan),在发生或将发生危机时,准确预判市场反应,避免行为不当使得自身雪上加霜;是要增强自身流动性弹性和操作弹性,提高应对流动性危机的安全垫。


从风投基金和投资人角度,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不爆发则已,一旦相关的银行倒闭,如果没有力度大的政府救助,将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或者归期无望的局面。风投基金和投资人本身就深谙组合投资的理念,相信经此一事后,会更加关注自身对银行的风险敞口。是应避免交易过多中在一家银行,例如存款、贷款、银行自营业务等最好具有一定的分散性,金额上也应考虑分散化存放和投入;是应重视分析交易银行的交易对手风险,不能完全依赖银行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指标的合规性作为决策(如:硅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之前是高于监管要求的),在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平衡的同时,选择资质相对良好的银行,及时关注银行披露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其健康情况作出自身判断,并关注存款保险的覆盖率;是应重视与银行交易的法律文本,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与银行开展交易,尽可能为自身争取保障和权益,例如:考虑增加净额结算条款(netting)、撕毁条款(Walkaway Feature)、终止条款等机制;是如果收到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波及,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和损失可能带来的融资端负面影响,此时,仍然需要咨询专业律师、会计师和咨询机构的意见,避免因不当的作为或不作为,引发风投基金本身的流动性风险或声誉风险。





注解: 

  1.  参见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2020年11月7日的文章“Holistic Review of the March Market Turmoil”。2020年3月,市场经历了受Covid19爆发影响,金融市场首先发生了安全投资转移(flight to safety)引起国债等安全资产价格飙升,紧接着又发展到“钱荒”(dash for cash)导致安全资产不再被视为安全而被大量抛售价格下跌的剧烈动荡。